1、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:
①由于网络安全威胁可能来自多个方面,只通过网络数据包的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来判断网络安全状态,具有局限性;②由于缺少量化指标,无法判断网络安全异常的程度,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。
2、需求提出背景及主要应用领域方向:
需求提出的背景:在企业网络安全防护领域,传统通过路径分析进行网络安全异常检测的方法主要为:通过在路由器、核心交换机等网络关键节点上部署流量监测工具,捕获网络数据包的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等信息,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统计流量的大小、方向和分布情况,判断网络安全状态。
现有技术依然存在以下不足:只通过网络数据包的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来判断网络安全状态,具有局限性,同时缺少量化指标,无法判断网络安全异常的程度,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。
主要应用领域:其主要应用于企业网络安全防护、网络管理与优化、数据中心运营、政府网络安全监管等领域。
3、技术难点:
技术难点主要包括:如何结合流量数据、交换机数据、数据包数据、用户数据和路径数据等数据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;如何采用具体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计算各项异常指标,实现网络状态的量化评估,通过设定异常阈值,灵活调整系统的敏感度,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安全需求;如何使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路径状态,并在检测到异常时提供预警,自动采集数据、计算指标并判断网络安全异常等级。
4、对主要技术指标、成本等有关要求:
①主要技术指标:多维度数据分析能力,涵盖网络设备(CPU/内存/流量异常)、用户行为(登录频次/权限变更/访问模式)及路径特征(延迟/丢包/协议合规性)的实时采集与关联分析(数据采集延迟≤1秒);量化评估体系,通过归一化算法整合多源指标生成网络路径综合异常指数(评估模型准确率≥95%,异常覆盖率达90%以上);实时监控与预警机制,支持毫秒级异常检测(处理延迟≤500ms);自动化处理功能,对高风险路径执行自动阻断或流量重定向(响应时间≤2秒);智能阈值设定技术(阈值动态调整周期≤5分钟)。
②预期效应:(1)能够从多个维度评价网络路径运行状态,提高评估准确性。(2)能够清晰地将网络安全状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,解决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。
③成本要求:技术开发成本,人工成本,系统测试成本等。
5、其他事项:
后期技术服务:技术方面的更新、迭代,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、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等。
技术领域 |
信息安全技术,电子信息,安全测评技术
| 需求类型 | 关键技术研发 | 有效期至 |
2026-03-26
|
合作方式 |
合作开发
| 需求来源 |
| 所在地区 | |